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5日 13:41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11222”工程,精致农业发展、精美乡村建设、精细乡村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范例。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加强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乡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三)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四化一高”精致农业、建设“山海相拥”精美乡村、创树“以信为本”精细治理三大重点领域,实现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高质高效实现新突破。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化、社会服务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特色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培育百亿级果品产业集群,争创2—3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2个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威海特色“精致农业”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乡村宜居宜业营造新气象。农村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治理高效化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城乡生活设施配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持续打造2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农民就近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威海特色“精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实现全域振兴。

农民富裕富足谱写新篇章。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100%,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30%。威海特色“信用+”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设文明和谐乡村,打造全省“精细乡村治理”示范样板。

“十四五”时期威海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农业高质高效

粮食总产量

万吨

66.15

70

约束性

肉蛋奶总产量

万吨

39.4

42

约束性

高标准农田占比

%

60

75

约束性

畜禽规模养殖比重

%

80

90

预期性

土地规模化经营率

%

61.7

70

预期性

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440

480

预期性

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数量

65

100

预期性

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数量

140

200

预期性

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知名品牌

104

169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总体合格率

%

98.5

98.5

预期性

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

89.78

93

预期性

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

83

85

预期性

乡村宜居宜业

省级美丽乡村数量

103

203

预期性

县级以上文明村和镇占比

%

90

96

预期性

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

%

43.4

55

预期性

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占比

%

90

93

预期性

农民富裕富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351

33800

预期性

村集体10万元以上村占比

%

65

100

预期性

二、空间布局与产业规划

(一)空间布局。

威海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空间布局图

遵循全市农业资源地域分布规律和上位规划,按照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原则,构建“二带三区”的空间布局,统筹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形成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农旅融合发展带。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联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美丽乡村,整合沿线周边35个休闲基地、21个美丽乡村、4个红色旅游点在内的高品质乡村资源,在沿途12个驿站内设立“畅游山海·寻梦田园”导览牌,引导自驾游客沿途品味威海农产,游览美丽乡村,培育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独具威海特色、农旅深度融合、联农带农紧密的产业融合发展带,打造全国农旅融合发展“威海样板”。

现代果业集聚带。沿西部的岠嵎山、西北部的昆嵛山、北部的里口山、老虎山、正棋山和东部的伟德山,自西向东串联乳山市、文登区、环翠区和荣成市的丘陵山区地带,形成现代果品产业集聚区。在岠嵎山片区,重点发展苹果、葡萄、浆果、桃产业;在昆嵛山片区,重点发展樱桃、苹果、梨、桃产业;在里口山、老虎山、正棋山片区,重点发展苹果、无花果产业;在伟德山片区,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按照集约高效的发展思路,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优势产业核心区域示范推广,打造百亿级果品产业集群。

精致农业示范区。以文登区和乳山市为主体向周边辐射,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精致农业为抓手,结合地方特色,突出精致、高端、创新、生态、智能等特色,大力发展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围绕苹果、西洋参、花生等优势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全产业链农业,重点布局工厂化农业、立体式农业、智能型农业、生态型农业等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助力威海市在精致农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精美乡村示范区。以荣成市为中心向外辐射,依托丰富的海岸景观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精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多样性乡村景观和特色化农业产业为基底,重点支持成山镇、俚岛镇、宁津街道、东山街道、港湾街道等沿海区域根据各自特点,展现具有地方特色、风情民俗的乡村之美,助力威海市在精美乡村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

精细乡村治理示范区。按照“1+4”的发展思路,在环翠区及周边开发区示范推广精细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六治一网”“信用+”乡村全覆盖,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助力威海市在精细乡村治理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产业规划。

实施精致农业“20+N”发展计划,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坚守粮食安全生命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化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化、管理精细化、科技高端化、生产组织化、设施装备水平高的精致农业发展格局。

1.推进粮油提质增效。重点在“乳山—文登—荣成”平原地区,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在丘陵地区,开展山地旱作改造、宜机改造和中低产田提升行动。加强高产、优质、高效粮油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高产、高效粮经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加快培育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推行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采取设施减损、技术减损、防灾减损等措施,减少粮食损失。

2.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高效发展西洋参产业,坚持“高效生态、道地优质”的原则,引导西洋参产业由文登区张家产镇、高村镇向周边辐射;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培育高品质抗重茬西洋参新品种;加快西洋参深加工公共服务中心和西洋参研究院建设,推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支持文登区创建国家级(西洋参)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巩固“国内最大西洋参产区”优势。稳步发展蔬菜产业,以文登区宋村镇为中心,带动文登区高村镇、荣成市虎山镇等蔬菜产区,建设万亩设施蔬菜核心种植区;在乳山市建设5万亩大姜种植基地,扩大设施大姜种植规模;以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高附加值药食两用菌种为主导,在文登区米山镇、荣成市夏庄镇、乳山市冯家镇及南黄镇、高区初村镇等地区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完善茶叶产业链条,以乳山市大孤山镇、白沙滩镇、南黄镇和威海海高园(石岛管理区)等区域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茶叶种植。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加强标准茶园建设和低产低效老茶园改造,升级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提升“乳山绿茶”“荣成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3.发展现代生态畜牧。把推广畜牧标准化生产贯穿于精致畜牧业建设全过程,围绕生猪、肉鸡、蛋鸡等产业,采取示范引导、项目补助等方式,规范场区布局,改造基础设施,优化装备配置,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散养比重。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在乳山市冯家镇和文登区宋村镇、葛家镇打造种养循环型现代生猪养殖产业集群,在乳山市和文登区的丘陵地区打造现代化家禽养殖产业集群,推进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壮大宠物日粮、零食、营养补充剂等专业化生产企业;推进饲料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加快兽药产业升级;培育兽用医疗器械产业,推进现有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4.培育特色产业小镇。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特色小镇提升行动,突出规划运作、产业运作、品牌运作,发展“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农民增收显著的特色产业小镇,重点打造荣成市夏庄镇、文登区葛家镇、乳山市崖子镇、临港区汪疃镇等苹果小镇,文登区张家产西洋参小镇,经区泊于无花果小镇,乳山市南黄茶叶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三、重点任务

(一)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按照保障供给、助农增收的原则,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保障供给安全。

1.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提高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2.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做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维持管理,推动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指导企业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鼓励创建无疫小区。将人畜共患病防控纳入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免疫、检测、扑杀、调运监管等综合防控措施,协同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建设市级人畜共患病兽医实验室,开展人畜共患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深入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源头管控,提升监管效能。涉农镇(街道)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按照范围清晰、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因地制宜划分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岗、岗位定责”要求,推行镇(街道)农安监管机构与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主体“双承诺”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4.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快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扩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范围,增加特色农产品险种,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保险联动机制,逐步扩大畜禽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探索“农业保险+”模式,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积极推动其与各大商品交易所对接,在全市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威海银保监分局配合)


(二)聚力发展现代精致农业。

依托乡村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树立威海精致农业新标杆。

5.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立足威海农业资源禀赋,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六个一”标准,加大苹果、西洋参、海参、牡蛎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将从事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经营主体整合为关联紧密、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优化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典型。(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配合)

6.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威海农产·品味自然”“威海畜产·幸福味道”“走遍四海·鲜在威海”市域整体品牌为龙头、20大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打造“1+20+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三品一标”认证等手段,创建知名品牌,拓宽推广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按照“以标准化提升质量、以高质量塑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标准制定、修订步伐,构建类别齐全、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林业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7.建设精致农业载体平台。整合区域农业优势资源,以项目为依托,形成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带动有力的精致农业引领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形成集群发展新格局和市场竞争新优势。打造农业产业强镇,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建设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以点带面,加速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

8.深化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指引,推动企业建设或参与发展“境外农业生产基地”“境外农业经贸合作区”。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日韩精致农业、对外投资贸易、产品出口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欧、中日韩农产品标准互通、相互认证,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展会,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开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新局面。(市商务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配合)

(三)积极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坚持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向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变,统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支持各级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绿色防控技术团队,围绕优势产业,研究制定绿色防控方案,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农业机械与装备节能化,降低农机单位作业能耗。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畜禽粪肥有效利用,农膜与农药包装物基本回收,逐步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10.积极推动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绿色能源发展行动,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基础建设条件,利用乡村建筑屋顶、集体闲置土地等资源,统筹推进光伏、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元综合开发,探索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打造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典范,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加快科技创新驱动。

立足全市产业需求,坚持创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育,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11.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中日韩精致农业研究院建设,搭建专家交流平台,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服务能力。积极促进领军型龙头企业与科研团队联合,打造科企融合创新联合体,围绕粮油、特色产业,推动绿色生产、数字农业、农机装备、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领域的联合攻关与商业转化。构建由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高素质农民组成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

12.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保、育、测、繁”四个环节,围绕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培育、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推动农作物、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品种资源圃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大力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加快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商业化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评价以及良种繁育能力。(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1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先进农业装备研发、引进、推广,重点加强对大中型、智能型、复合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着力构建农机安全保障屏障,强化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先进农机监理技术与装备,为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14.加快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向数字、智能、精准、精致方向逐级演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和共享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采集体系和大数据智慧分析平台,对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防灾减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开展模型分析。加强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建设,汇聚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开发数据服务产品。到2025年,建设一批集环境感知、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大数据中心配合)

(五)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15.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保护要求等,立足乡村发展水平,结合村庄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等因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定位、主导产业、风貌特色,提出近远期发展目标,实现农业农村一体化设计。深入推进乡村规划师下乡行动,吸收更多团队参与乡村振兴,指导优化规划编制和实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

16.持续推进精美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并出台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等工作。加快美丽幸福河湖和最美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河湖水系的生态健康状况。深入推进“精致农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提升村居整体面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妇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配合)

17.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文化产品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推广我市“信用+”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规范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和运行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农村精细治理水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全面深化农村系统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9.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城乡统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城乡规划一体设计、一体管理、多规合一。统筹安排农业农村各类发展用地,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协调,优化城乡要素配置。进一步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改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设施,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村土地“三权”运行机制,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制度。(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21.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在“三权分置”的前提下,探索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置换宅基地使用权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以区市、开发区为单位,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农村宅基地,做活“宅基地”文章。(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22.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

2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村社分离,理顺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者关系,形成权责清晰、三力同向、高效运转格局。做好改革后发展文章,加强政策引导,有效利用农村集体各种资产、资源要素,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配合)

24.创新乡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小农户种粮节本增效。结合我市“乡村会客厅”和“耕读小镇”建设经验,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各类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引导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入乡创业,支持乡土人才、能工巧匠等在乡创业。(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

(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时期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的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

25.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村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大力推进农村区域化党建,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村建制调整优化,以组织融合引领村庄抱团发展。全面推行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健全选拔使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监督约束机制。深入实施村干部“赋能计划”,提升村干部学历水平。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和量化积分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市委组织部负责)

26.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切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以基层干部排查为基础,农户自主申请、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做到即时发现、即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对监测帮扶对象,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根据家庭状况、风险类别和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配合)

27.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加大协同保障力度,完善政策兜底保障。针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特困救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特殊群体返贫风险;建立困难人口健康跟踪机制,把健康医疗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机制,切实减轻低收入群体就医负担,降低返贫风险。在农村生活、交通、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方面,广泛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吸收低收入人群就业。(市残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对“十三五”期间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分门别类摸清底数。对公益类资产,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压实领导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综合统筹、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和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推动力,加强多种形式宣传推广,确保规划有序有力有效实施。(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二)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威海市支持乡村振兴激励政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财政、金融信贷等方面政策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业务范围,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满足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对融资、信贷等金融产品的迫切需求。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建立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使用、激励、服务、评价等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确保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盘活乡村建设用地形成存量指标的10%以上,以及处置相应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产生的“增存挂钩”新增指标的5%以上,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威海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投入力度。主动适应和引领财政支农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引导和带动农业主体和民间、金融资本投资现代农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符合威海实际的落地政策,到“十四五”末,按照上级考核标准,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市财政局负责,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配合)

(四)加强督导评价。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强化配套措施,协同推进规划实施。各区市、开发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建立动态化指标监测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2023年、2025年底前,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配合)



文字解读 |《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起草说明

一图读懂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威海这么干

专家解读 | 《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