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岗站联合开展威海区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采集与保护

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10-30 08:44    浏览次数:

10月24日,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蒲高斌教授带领团队与威海综合试验站团队,深入里口山、昆嵛山开展药用植物野生资源专项采集工作,双方通过实地勘察、资源记录与样本采集,成功获取连翘、太子参、栝楼、玉竹、益母草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野生资源,为威海药用植物资源库建设与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威海属胶东低山丘陵地貌,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兼具海洋性气候调节优势,光照、温度、降水等条件与多种中草药生长需求高度适配,土壤类型多样(以棕壤、褐土为主),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尤其适合喜温和半喜阴、耐旱耐湿适中的药用植物种植。此次采集工作前,威海综合试验站已提前与威海职业学院辛晓伟教授梳理了里口山、昆嵛山历年药用植物调查资源,标注出连翘、太子参等目标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域,为采集工作精准定位提供支撑。

采集过程中,蒲高斌教授结合多年药用植物研究经验,现场指导团队成员识别中药材野生植株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在山体的疏林地带,团队发现成片野生连翘,其果实已呈黄褐色,蒲教授详细讲解:“连翘作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材,野生植株多生长于海拔 200-800米的向阳山坡,此时果实成熟度高,有效成分含量稳定,是采集样本的最佳时期。” 团队成员小心翼翼采集果实样本,并记录采集地点的经纬度、海拔、土壤 pH 值及伴生植物种类,确保样本信息完整可追溯。


在山谷湿润地带,威海综合试验站引导蒲高斌教授一行找到野生太子参种群。侯站长介绍:“威海太子参因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皂苷含量高于普通栽培品种,但野生资源数量较少,此次采集将重点用于种质资源保存,为后续人工驯化培育提供优质种源。” 团队采用“选择性采集”方式,仅采集少量健康植株,避免破坏野生种群生态平衡。此外,双方还在溪边与山间灌丛分别采集到果实饱满的栝楼、根茎粗壮的玉竹和野生益母草种子,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对药用部位的品质要求。


此次岗站联合采集工作,加强了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围绕威海中药材野生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开展专项研究,推动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威海乃至山东中药材产业创新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