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荣成市聚焦长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层次问题,探索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与和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坚持抓在日常、严在平常、督在经常,构建起“群众自主参与、自我监督”的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2024年,创建省级清洁村庄390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0%,威海市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一般的“干净整洁”向更高层次的“精致美丽”蝶变,擦“靓”农村人居环境金字招牌。
一是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制定《荣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组织架构,理顺工作体制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整合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村集中供水等方面管护工作,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健全“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审核认定”的闭环管理模式,强化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落实。镇街成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小组,以网格为基础,全面整合网格员、协管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借助信用管理的红黑榜制度,设立曝光台、监督员、“街巷长”,引导村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一村一策分类推进,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使环境整治彻底跳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二是强化分类督导、全面提升。根据全市实际,将所辖的778个村庄划分为294个示范引领村、351个巩固提升村、133个后进攻坚村,持续开展巩固提升行动,严格工作标准,突出重点难点,建立完善“督导、反馈、整治”全链条推进落实机制。转变督导方式,随机、随时对村庄环境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抽查,突出“检查速度快、检查村数多”,缩短农村环境检查周期,破解“基层多次应对”的问题,倒逼镇村常抓常管,提升整治成果。创新镇村“三星”双层评价考核机制,重点突出“稳中向好、好中显优”目标定位,对镇街、村庄分别进行打分,按“好中差”排等次,镇街层面等次纳入乡村振兴年度考核,村庄层面等次评为不合格村庄建立跟踪督导机制,2023年底,根据评分结果选出99个“三星”示范样板村、479个“二星”巩固提升村、200个“一星”重点整治村,进一步调动镇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2024年实现后进攻坚类村庄全部销号,示范引领类村庄占比超过50%。
三、倡树“信用+”乡村治理模式。依托农村信用管理体系,用信用“穿针引线”,大力推行“信用+”乡村治理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等农村工作与信用挂钩,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村民福利变成信用基金,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全市农村志愿者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群众主动参与、自我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定区域、定责任、定标准”精细化管理,镇街分包到片,村居分包到网格,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的导向和氛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良好转变,将信用“点”上的突破,提升为农村“面”上的整体优势。
四、打响“精致宜居·美在农村”品牌。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同时,荣成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立足农村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优势,按照“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引领出示范”原则,聚焦五个振兴,聚力打造环境、产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过硬的精致样板村,培植了烟墩角、牧云庵等精品示范村10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9个、威海市级和丽乡村示范村150个,打造俚岛—成山“峒之恋·海牧蓝田”、宁津—斥山—港湾“渔家风情”等6个和美乡村片区组团,叫响了“美在乡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