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乳山市畅通闲置农房流转渠道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12-20 09:03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大量农村住房处于闲置状态,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一部署进一步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乳山市积极探索农房盘活利用新机制,通过建立政策体系,建设闲置农房信息发布平台,不断畅通闲置农房流转渠道,让闲置农房创造新价值,让农村发展换发新生机。

一、基本情况

乳山市辖14个镇、1个街道、601个行政村,属于沿海丘陵地貌,村庄大多依地形地势而建,分布呈“小而散”格局,其中200户以下的村庄过半,全市现有农房21.95万幢。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定居等造成农村人口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房长期无人居住,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一些偏远乡村农房闲置情况尤为严重。有的农民“宅基地是祖居祖产”的观念较重,或是看好农房未来的升值空间,宁愿房屋闲置荒废不愿意流转盘活,有的农民盘活意愿较强,但是受限于信息渠道不畅通,闲置农房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为解决闲置农房流动性差的问题,乳山市着力打通农房盘活全流程,一方面实施政策引导,让闲置农房盘活有方向、有路径,一方面加强宣传推介,搭建信息平台,通过“乳山市农村资源信息港”发布闲置农房信息,实现供需对接。同时,结合乳山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条件等,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采取多种模式,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农房,目前,全市共盘活闲置农房1600余幢。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助推闲置农房流动

为加强对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的支持和引导,乳山市制定《关于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盘活利用基本原则、盘活对象、盘活主体、方法路径等。市级层面强化政策扶持。支持镇街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加强资金整合,将和美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道路硬化等涉农项目捆绑,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倾斜,提升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补强村庄招商引资的条件优势。推动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开发“民宿贷”“农宅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做好村庄规划编制、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调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提供支持。镇级层面强化组织领导。镇街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起主体责任。坚持“一镇一案”“一村一策”,镇街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路径和重点措施,确保盘活利用工作落地见效。

(二)搭建平台,畅通市场供需信息

乳山市依托“智慧农经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搭建涵盖宅基地数据库、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宅基地综合监管系统、宅基地盘活利用系统“一库三系统”模式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宅基地服务效能。一是完善宅基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乳山市将全域宅基地底数摸排工作作为信息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入自然资源部门三调、房地一体调查等基础数据,研发“乳山市农宅调”APP,组织镇街成立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队伍开展入户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面积、权属、利用状况等信息。二是通过宅基地盘活利用系统实现农房的数据备案、信息发布和供需对接,在坚实的数据支撑基础上,编制形成乳山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图和宅基地利用及闲置情况台账,将闲置农房的位置、面积、使用权人、现状等信息在地图上呈现,通过“乳山市农村资源信息港”公开发布,建立闲置农房信息供求对接渠道,方便工商投资主体和返乡下乡人员沟通信息,达成流转合作意向。目前,已公开发布闲置农房信息350余条。

(三)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盘活模式

乳山市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近山、近海、近城郊等地域特色,积极探索多元盘活模式。一是依托滨海旅游优势,盘活近海小镇闲置农房。部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富有乡村风情和文化底蕴的村庄,结合滨海旅游产业把闲置农房有效利用,运用海岛“一日游”等滨海文旅项目,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实现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比如,海阳所镇杜家岛村具有典型的胶东渔家特色,村集体回收村民的闲置住宅,统一修缮,以“农户+合作社”的民宿共享经济模式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带动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二是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盘活近山小镇闲置农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运用红色文化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打造生态村庄发展观光游玩、精品采摘、梯田观光等多元化项目,因地制宜将闲置房屋、宅基地进行改造盘活。比如,诸往镇下石硼村依托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企业投资500余万元,盘活闲置住宅24栋,建成民宿7栋、集体房屋10栋,发展民宿等产业项目,每年带动村民增收3.6万元/户,村集体增收11.86万元/年。三是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盘活城郊小镇闲置农房。主要是靠近城区和工业园区具有区位优势的村庄,与周边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创新农户、集体和第三方共同合作的模式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比如,城区街道石村作为城郊村,依托周边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区数量多的优势,收回24栋闲置房屋整修成双人居住的“职工之家”,并以每栋每月500元的均价租赁给周边企业职工,累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4.4万元。

三、实施成效

(一)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进一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宅基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宅基地闲置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盘活闲置农房,确保农村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乳山市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在发展农产品冷链、加工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强化了村集体“造血”功能,有效拓宽了村级增收渠道,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二)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实现村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加。盘活闲置农房,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乳山市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模式,集体引领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推动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创、发展共享的良好机制。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文旅、民宿等特色项目,一方面村民获得房屋租金收益,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带来的人流量,大大扩展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广大村民在共建共享中得到了实惠。

(三)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量农房长期闲置,已经破败不堪甚至倒塌为残垣断壁,直接影响了村容整洁和生态环境,成为农村一道道丑陋的伤疤,通过对闲置农房修缮维护,废弃宅基地腾退、复垦复绿,以及结合美丽乡村综合打造,实现了旧村换新颜,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诸往镇下石硼村、东尚山村、白沙滩镇徐家塂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