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土地荒废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威海市综合施策,聚焦解决“有地不愿种”“没有人种地”“种地种不好”三个关键问题,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撂荒地整治,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1年,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率达到98%,基本消除10亩以上成方连片撂荒地,粮食面积达到182.8万亩,同比增长6%,总产量72.7万吨,同比增长10%。
一、出台奖补政策。2021年,市级安排2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引导农民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复耕复种撂荒地。配套出台主粮作物(小麦、玉米)最低收入险补贴政策,为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100亩以上的村集体购买最低收入险,保费由财政全额补贴,全市粮食作物最低收入险投保面积17.3万亩,财政补贴资金 532万元。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对以“先建后补”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补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宜机宜业水平。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59万亩。
二、发展规模种粮。发挥村集体的政治、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把农户撂荒的或不愿耕种的土地集中流转出来,由村集体自耕自种,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市种粮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到650家,规模种植粮食面积8万亩。对于无实力进行规模化种粮的村集体,镇政府牵头整合政府、社会、土地和农户资源,建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流转式、全托式、半托式、入股式四种土地服务模式,兜底粮食生产。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42处,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
三、完善保障机制。成立市县两级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市级专家负总责抓推进、县级专家抓好辖区内各项工作落实,对全市撂荒地分类提出复耕复种指导意见,并提供全天候生产技术答疑服务。用好考核“指挥棒”,撂荒地利用情况被纳入市对区市、区市对镇街乡村振兴考核中,压实属地主体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24小时撂荒地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和全体农户监督。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委员提案,持续推进撂荒地有效利用,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确保已复耕复种的撂荒地不再撂荒,守牢守紧粮食安全底线。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3日
(联系人:王军委 联系电话:52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