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申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治“非粮化”“非农化”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2月8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的通知》(威政办发明电〔2021〕1号),将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利用情况纳入到对各区市乡村振兴考核,并安排一次性奖补资金2000万元用于撂荒地复耕复种。强化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增量,对于存量问题,制定有序退出方案,分类稳妥处置,不搞“一刀切”。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实施农药化肥“双减”行动,推广绿色防控生产技术,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改善提升粮食产地环境。
二是落实稳粮扶持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主粮作物最低收入险补贴政策,对单季种植小麦或玉米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100亩以上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予保费全额补贴,鼓励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补贴到农民手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动粮油产业发展。我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积极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六个一”发展模式,开展苹果、花生、甘薯等十二大优势特色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工作,打造链条完整、功能完备、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链条。支持文登区小麦、乳山市花生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新品种,提高粮油供种保障能力。制定了农产品加工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设备投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的40%资金补助,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荣成大花生”“文登大花生”“乳山大花生”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威海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威海特色粮油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护和利用好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壮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护提高农民和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向质量要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