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农村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和平台。但随之出现的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土地资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加大了乡村治理难度,成为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障碍。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日渐突出的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文登区坚持把乡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推行生产再组织、资源再整合,将乡镇打造成乡村服务中心、经济中心和治理中心,走出一条以镇带村、镇村互促、村兴民富的新路子。去年,全省党建引领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文登召开,推广了相关经验做法,并得到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年,文登区“建设‘三个中心’将乡镇打造成带动乡村的龙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文登区的探索实践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是整合涉农资源,搭建系统服务体系。乡镇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文登区在加强乡镇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立足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一条龙服务,整合各类涉农服务资源,探索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将“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结合起来,为农民提供涵盖耕种管收售等全链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是整合农业、畜牧、农机、供销等政府服务资源,入驻中心统一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二是整合农资销售、农机植保、检测检验、烘干仓储等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形成规模优势增强议价权,为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市场性服务。三是整合土地、农机具、劳动力、集体闲置资产等涉农信息资源,探索“云农服”创新模式,实现涉农资源的全域统筹、高效运行。目前,文登区已建起了11个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涉农镇全覆盖,同时在200户以上的村设立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社,将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向村级延伸,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集聚发展要素,推动产业全面振兴。立足各镇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大力搭建发展载体、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流通企业向镇域集聚,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一是打造样板片区强化示范引领。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6个样板片区和田园综合体,西洋参小镇列入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镇创建名单。依托片区内各类资源,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建设。目前,已落地了中粮休闲食品、中农国发国家安全食品智慧城等项目,新签约了中铁中基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农创莲花城田园综合体、“春分小镇”等项目,全区累计流转土地3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二是建设交易中心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文登的农业特色优势,我们重点打造了张家产西洋参、宋村蔬菜、葛家水果、高村粮油四大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提供种植、管理、加工、交易、检测等服务功能,形成辐射全区及周边区域的加工集散地。文登西洋参通过加工交易中心的带动,种植面积发展到5.5万亩,年鲜参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品牌价值达到116.4亿元,跃居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中药材类第3位。三是加强资源整合激发发展活力。在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针对农村资源闲置的问题,发挥农村党组织“统”的功能,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办土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过领办土地合作社,将农民无力耕种及低效利用的土地流转出来,依托服务平台开展规模种植,引进社会资本发展高效农业;对农民不愿流转的土地,提升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并通过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保险进行兜底保障。目前,文登区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通过领办置业合作社,统一价格流转农村闲置房屋,统一平台对外招商开发,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民宿提供了可能,慈口观“温泉民宿村”、初家“设计村”、瓦屋庄“漫画村”等一批样板村日渐成型。通过领办劳务合作社,将农村闲散劳动力整合起来统一培训,实行技能分类、定级管理,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劳务服务,目前已在高村镇试点,成立劳务合作社46个,入社会员7000多人,人均增收5000多元。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把镇村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位置来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为单位,以信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探索乡村治理有效的文登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农村“三资”管理为切入点,创新建立集阳光公示、阳光交易、阳光采购、阳光支付于一体的网上平台系统,通过数据上线、智慧管理,巩固乡村治理组织基础。阳光交易就是对集体资产处置、工程项目建设等,通过平台在线发布、在线招投标,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阳光采购,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村级物资福利采购供应商,采购清单经“四议两公开”和平台发布,进行比价采购;阳光支付就是对村集体每笔支出通过平台实时发送给村主要负责人、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实现相互监督;阳光公示就是对交易、采购、支付各环节应收应付账款、资产资源明细等,全部通过网上公开,实现村务财务全程网上留痕、公开透明运行。二是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机制优势。依托镇综治中心成立网格化治理中心,村(社区)成立网格化治理工作站,建设区镇村联网的数字视频系统,公开选聘或择优聘用1120名专兼职网格员,出台了巡查走访、事项准入、联动处置等22项工作制度,提高了网格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党建+网格化”,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解决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上有效发挥了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信用引导带动效应。全面推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设立了镇级信用分中心,加强镇村平台建设,开发农村信用APP,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推动信用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违建拆除、豪华墓地整改、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将农村信用管理转化成农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创新信用服务模式,出台了68条信用惠民措施,在30个领域开展联合惩戒,引导村、社区建设“幸福餐桌”“便民服务社”“诚信屋”等信用服务应用场景,形成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