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山东省茶叶创新团队主推技术

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9-01-07 17:48    浏览次数:

一、技术名称

茶园肥水高效利用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为有效解决目前茶叶生产中存在的肥料施用不合理、施肥方法落后,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推动我省茶产业节本提质增效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了以下茶园肥料高效利用综合技术:(1)精准用量,实现总氮控制,通过叶片(土壤)营养诊断进行基准养分配比;(2)调整肥料结构,加大茶树专用生物有机肥、缓控释肥、腐植酸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叶面肥及水溶性肥料等的应用;(3)有机肥高效运筹技术,加大对厩肥、粪肥的利用,兼顾饼肥、作物秸秆及绿肥的综合利用;(4)改进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加大机械深施与水肥一体化的运用;(5)定期进行土壤改良,做好新发展茶园与低产低效茶园的土壤深耕、茶园铺草、间作绿肥等。

该技术不仅能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资源浪费与茶园氮素利用率低的问题,为实现茶园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不仅通过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在日照、临沂、泰安、威海等我省茶叶主产区代表性茶园中进行推广示范,而且通过山东省农业发展平台项目及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在山东各茶区均有推广应用。

技术推广现场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推广,可以减少化肥用量30-40%,节水30%以上,优质茶比例提升20%左右,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

三、技术要点

1、深施重施有机肥(茶园生物反应堆技术)

(1)疫苗施用前需要进行接种、活化。每亩施用疫苗5公斤,麦麸40-50千克,掺混2遍,再加水50千克,再掺混3遍,均匀后,堆积4小时以上完成疫苗活化。

(2)通过机械或人工开沟,深30cm,宽30cm,向沟内撒施疫苗;

(3)将未发酵的牛粪、羊粪、兔粪、鸡粪及秸秆等材料填埋到沟内,再在上面撒施疫苗;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栽培模式和预期产量确定有机肥用量。土壤肥力低或有机栽培方式的,建议用量10-15方;土壤肥力高或绿色栽培模式,建议用量5-10方。根据肥源情况确定不同有机肥的配比,鸡粪用量每亩用量不超过2方。

(4)覆土5cm后,灌溉。

(具体操作过程见附图)。

2、水肥一体化

通过建立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对氮肥的精量控制,达到一基多追。

(1)茶园养分管理基本目标控制

氮(N):300-450kg/ha:

大宗绿茶茶园450+kg/ha,名优绿茶茶园300+kg/ha,白(黄)化品种不超过300kg/ha。

磷(P2O5):60-120kg/ha;

钾(K2O):60-150kg/ha;名优绿茶茶园低水平施用,大宗绿茶茶园高水平施用。

根据土壤测试进行调整,充足时低水平维持施肥;缺乏时高水平补充。

镁(MgO):30-40kg/ha;土壤测试缺乏时施用

微量元素:缺乏时补充。

(2)追肥时机与追肥量

•“一基多追”:基肥:深施重施有机肥;

•催芽肥:每一轮采茶后追肥;

•与灌溉时机紧密结合;

•N肥总量控制,PK肥根据有机肥总量确定配合施用。

•根据新梢营养诊断,按照鲜叶产量决定补氮量。

(3)灌水量的确定

•亏缺灌溉与测墒补灌技术,体积含水量(V/V)22%;

•人工简单判断灌水量;相对含水量(重量含水量)70%-90%;

•测定土壤含水量最适宜的土层深度为10至30厘米;

(4)肥料选择

•推行套餐模式与变量施肥;

•配施腐植酸类肥料;

•配施氨基酸类肥料;

3、配套技术

(1)新建茶园土壤改良技术;

(2)树冠改造后茶园的土壤耕作技术;

(3)幼龄茶园间作套种技术;

(4)茶园铺草技术;

(5)机械施肥技术;

(6)肥水管理物联网控制技术。

四、适宜区域

全国茶叶产区,主推山东省茶叶产区。

五、依托单位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

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茶学学科泰山学者创新团队;

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政编码:266109;

联系人:丁兆堂;

联系电话:15853260396;

电子邮箱:dzttea@163.com


丁兆堂简介:

丁兆堂,博士,茶学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成员,山东省园艺学会茶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生导师,茶叶研究所所长,青岛市茶叶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