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威海农业信息网! 无障碍阅读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1日 09:24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2017年工作情况

(一)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部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42.7万份。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累计流转92.5万亩,占农村耕地面积的42.3%,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流转面积6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5.3%,成方连片流转覆盖22.6万户。完成436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1163个村,占总数的42.8%,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

(二)农业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聘请7名外籍专家进驻现代果业“专家大院”,发展现代苹果园30.2万亩,现代苹果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争取省级以上农业项目4个、奖补资金1183万元,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2.1万亩,建设西洋参、大姜、无花果等高效特色种植区21万亩,秋粮增产22.4%。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40个,年营业收入21.3亿元;电商主体达865个,年营业收入45亿元。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镇380个,5家单位荣获山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称号;建设威海农耕文化体验园,打造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平台。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势推进。采取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将“威海农产•品味自然”“威海苹果•甜蜜诱惑”作为威海农产品和威海苹果的广告语。评选2个威海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4个威海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授予这24个品牌单位使用“威海农产品”整体品牌标识。开展“我的果园秀起来”有奖征文摄影活动,举办首届国际苹果种植设备展览会;以“爱威海• 爱威海农产品”为主题,举办威海市首届名优农产品展,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64家,覆盖所有涉农村,家庭农场发展到129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00人。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到391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创新“农户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经营”的服务新模式,在文登区高村镇和经区桥头镇,试点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涉及耕地面积5600多亩,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

(五)农业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建成苹果产业体系国家级试验站1个,正在建设苹果院士工作站1个;与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合作,成立中匈果树栽培及砧木育种研发中心,培育适宜我国的抗根癌砧木新品种。促成法国达利瓦公司与威海樱聚缘农业科技公司合作,投资200万欧元建设苗木公司,引进中欧高标准果树苗木繁育技术;建设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17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5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户。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六)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土壤改良修复示范区4000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00多万亩,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达200万亩。发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73个,“三品一标”有效产品达到371个,“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3%。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资打假等整治行动,执法检查5317人次,抽检农产品样品合格率达99%;绘制“草莓地图”,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韭菜“双证制”管理,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正式授牌。

二、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社会化服务和农安监管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抓好4方面、12项重点工作,即深化三项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开展三项行动,奋力开启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谱写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

(一)深化三项改革,激发农村活力、保障农民权益。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体系建设,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使土地流转比例达到45%以上。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分离或分账运营管理,加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监管,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举办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每月督导调度一次,确保完成500个村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1630个。三是深化经营制度改革。适时召开农业社会化服务观摩会,推广高村、桥头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经验,打造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公司,建设30个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创新“农户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借助土地增值和增量,增加经济薄弱村收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威海模式”。

(二)构建三大现代农业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兴旺。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适时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观摩现场会,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万亩以上,其中,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各2000亩,其他区市各1000亩。建设西洋参、无花果、大姜、茶叶等高效特色农业种植区15万亩,建设粮食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区38万亩。围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精品采摘观光园10个、现代果业示范园1万亩,建设农业休闲康养区8个,高标准打造威海农耕文化体验园。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4万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比达到75%,现代苹果园占比达到50%,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规模农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10家;对20家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进行奖励扶持。每年健全完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经营共同体。

(三)实施三大工程,擦亮金字品牌、实现生活富裕。一是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支持10家企业在国内二线以上城市开设威海农产品品牌专营店,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知名企业产品品牌20个,加快构建以农产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品牌建设体系,擦亮“威海农产•品味自然”“威海苹果•甜蜜诱惑”整体品牌形象。二是实施质量安农工程。加强网格化管理、追溯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和智慧管控,理顺执法监管体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药经营告知公示率达100%、监测合格率达98.5%以上,保障威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培育现代职业农民500人,评选全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组织技术指导员开展进村入户指导,培育100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10处以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推广农业先进技术2项,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2个。

(四)开展三项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一是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行动。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到65万亩,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作物种植面积的33%,果蔬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种植面积12%。二是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新建镇级秸秆收储中心15个,实施秸秆精细化还田、深耕深松及旋耕整地5.8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7万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行动。推广双降解地膜7000亩、标准加厚地膜5850亩,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1-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5个,推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案例3-5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