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管理 / 工作动态

关注 | 威海一号文件发布!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7日 15:41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4月27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李学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王希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发荣介绍《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4月21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威发〔2022〕1号),也就是今年威海市的一号文件。《实施意见》共包括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住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强化两个保障”。“守住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即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两个保障”就是加大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持续稳定粮油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83万亩以上、73万吨以上,全年完成7万亩大豆和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生产耕地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强化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支撑,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10万亩次。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培育壮大苹果、牡蛎等20个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载体增量扩容,实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0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精致牧场20个。实施链条升级行动,年内新培育“农业链主”企业20家以上。依托1001公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全面启动千里山海振兴路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结合精致农业发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定123个重点帮扶村,促进省、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

稳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35%,137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持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新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5个。启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统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新建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69处、农村老年餐桌93处。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结提升“信用+”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乡村阅读服务网络,新建乡村书房12处。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

加大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

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7%以上。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新增乡村振兴首席专家600名以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8000个。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年底前基本消除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化“三农”工作责任落实,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9月底前对镇街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一遍。完善“三农”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形成各具特色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我市“三农”工作从新春伊始就已经着手推进,此前已经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的要求,梳理出19个方面48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涉及到22个部门和单位,每项任务都细化分解到区市,做到工作的谋划与实施同步推进。今年确定的50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已开工36个,开工率72%,完成投资4.57亿元,投资完成率21.3%。

威海将如何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2021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扛牢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推进撂荒地有效利用,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2.8万亩、增长6.4%,总产量72.7万吨、增长9.9%,单产397.6公斤/亩、增长3.2%,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实现“三增”。今年,将持续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抓好粮食生产。

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省政府安排我市的183万亩粮食、7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和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以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开发区,建立稳定粮食生产帮包联系机制,督促区市压实责任、落实措施。

落实扶持政策。一是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资金发放工作,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3个产粮大县推进实施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鼓励其他区市逐步探索开展,全年主粮作物保险投保率要达到80%。三是落实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补贴政策,抓好关键技术、配套种肥和农机具的引进推广,确保完成复合种植任务。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抓好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巩固撂荒地有效利用成果,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粮保险”模式,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确保已复耕复种的撂荒地不再撂荒。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在建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及早做好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早编制项目建设方案,确保9月底前全部开工。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高产、优质、高效粮食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推进我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示范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科学做好防灾减灾,完善预警机制,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病虫草害,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威海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今年我市出台了《2022年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工作要点》,着重打造4支乡村人才队伍。

开展乡村实用型人才引育。在全省首创“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人、一村一策”的发展策略,集聚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首席专家队伍,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达到1400人以上。开展科技特派员和现代高素质农民培训,年底前实现涉农区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培训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

挖掘乡村经营性人才潜力。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聚焦返乡入乡农民工、大学生、农村妇女等群体,培育选树一批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好的致富典型,辐射带动更多乡村人才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力度,采取商务云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训,推动短视频、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在农村电商领域应用,全年培训涉农电商人才500人次。

构筑乡村社会服务型人才队伍。2022年全市计划选拔招募9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同时面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等群体,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8000个。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和“双助工程”建设,年内培训农村教师9000人次。完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及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强化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对接各级样板片区乡村旅游、农(渔)家乐等各行各业培训需求,开展“威海鲁菜师傅”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等专项培训活动。发挥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作用,省级基地年度内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培训3000人次,各省市级基地年度内组织开展2次乡村振兴领域研修培训。

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今年都有哪些举措?

今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全面覆盖的一年。市委宣传部将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创新用好“1+5+N”宣传矩阵,持续提升“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活动影响力,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志愿宣讲,开展“我们的新时代”“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国防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好用好“乡村复兴少年宫”,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进婚俗丧俗改革,加强婚介机构、婚丧承办公司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推行文明婚丧新礼仪。

丰富群众文化供给。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面向群众的小戏、小品等文化内容生产服务,把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等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集。经常性组织健康公益讲座、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科学普及、文艺汇演、全民阅读等活动,动员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群体活动。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消费生活、工作生活等方面,倡导建立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融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文明创建形成合力。培育一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服务典型,示范带动广大家庭、基层单位,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更好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坚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围绕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为困难群体服务、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五为”服务,深入开展“情暖夕阳红”“阳光成长”“暖心·同行”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注重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突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主题,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育人机制,组织策划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家教理念,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效融入社会治理,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安定祥和。

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将如何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任务,事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福祉。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牵头部门,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生态为本、绿色发展”原则,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1年,全市共完成94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39.71%。我市3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荣成市整县推进治理模式被列入省“秀水乡村”第一批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2022年,将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断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提前谋划部署,精准有力施策。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时期全市2382个行政村基础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夯实治理基础,科学制定方案,精准靶向发力,“一村一策”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通知》,2022年全市计划新增完成13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完善调度通报、现场调查、验收核查工作机制,每月调度工作进展并全市通报,督促各区市按时完成治理任务。二是采取“四不两直”直奔一线开展现场调查,了解项目工程进展,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的行政村,驻点开展帮扶工作。三是对完成治理的行政村,组织开展县级验收和市级核查,确保治理一个、合格一个,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坚持典型引领,重视治理成效。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总结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积极向国家、省推荐典型治理经验和先进治理技术。二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回头看”核查工作,对已完成治理行政村开展全覆盖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施挂账销号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效果长久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