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文登区:古道与时光交错 静谧山村别样美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3日 15:06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年来,文登区各部门通力合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度,文登区创建了5个省级、16个市级美丽乡村,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美丽乡村日益增多,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乡村环境更有气质,产业振兴更有潜质。今天,继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乡村,探访农村的新变化,展现这些乡村的良好村容村貌,反映乡村产业振兴的好做法,介绍乡村整治环境的好经验。

张家产镇山阴沟村

乡村的历史文化也是资源,能让美丽乡村“锦上添花”。

驱车沿着张家产镇因口线行驶,位于古官道与因口线的交叉点上,就来到了山阴沟村。

刚进村口,一座崭新的石雕马车映入眼帘,展示着这里的驿站历史文化。
    近年来,山阴沟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内打造了官道小院、古井等特色景观,栽树种花,并完成了户户通工程,经过多年的再建设,村子面貌如今焕然一新,于2019年荣膺省级美丽乡村。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们村的这条古官道,东接荣成,是烟台至石岛的必经之路,历史久远,已无从考证。”山阴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东兴介绍,从前,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商贾百姓,不管是坐轿、骑马还是步行,想要到烟台或者石岛,都要经过这条官道,山阴沟村也是沿着古官道发展起来的,交通要道的便利,给三面环山的村庄留下了不灭的历史印迹。

走进村庄,沿着主干道行走,街道整洁,一幢幢农家小院花木锦簇,令人心旷神怡。只见道路两旁的绿化树木有流苏、白玉兰、紫玉兰等。“流苏,也叫四月雪,等树木再长大些开出的花会更美。流苏树开的花随风摇曳,像博士帽垂着的流苏,寓意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成长成才,多出能人。”徐东兴说,之所以选择流苏树进行绿化,传达着村民的期望,希望能把山阴沟村的历史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记住乡愁。 

走到村子东南处,便来到了山阴沟古官道遗址处。“烟台至石岛,官道蜿蜒,行人如织,至此,穿村而过。”修建的遗址墙上记载到。脚下的官道遗址处,一条护村河从北山蜿蜒而下,绕村大半圈向西流去,汇入昌阳河。护村河上有一座低矮的古桥,桥墩上雕琢着两尊青石龙头,伸出桥面两尺,嘴、眼、鼻活灵活现,格外引人注目。

“这么多年,这座双龙桥一直完好保存,也见证着村庄的变迁发展。”村民徐承智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自愿想做个守桥人,每天清晨都要亲自清扫打理一下桥身,看看双龙石雕,听听流水声,他的心里才踏实。

悠久的历史文化,给山阴沟村抹上了厚重的人文气息,保护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能更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从村里走出去的人们没有忘记这里,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里。“村子美了,村民日子也越来越好,多年来,村里不少在外能人积极支持村庄发展,村民都非常感激。”徐东兴边说边领着我们来到了村东北方向的绿化树林,“这是村子在外能人徐承耀栽种的,有白蜡、国槐等树种,保护了生态和水资源。”树林占地50亩,于2012年栽种,如今,快十年了,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水资源也是山阴沟村重要的自然优势。村民饮用的是地下泉水,3000多平方米的平塘满足农田基本灌溉需求。村中有口古井,一丈多深,井水盈满,俯身伸手可取,水质好,冬暖夏凉,村民至今还用井水洗衣服。“古井是明末清初村民合力挖建,看似普通的老井却很神奇。据说,以前医疗条件差,要是有人肚子疼,舀一瓢井水喝下去肚子就好了。三百年来,古井保佑滋养着村民健康祥和。”村民于瑞欣说,古井旱年不枯、涝时不涨,纯净甘甜。

离古井不远处,一泓清泉汩汩流出,至今还有不少村民在这里洗衣服。“妇女们在这里洗衣服,怎么洗水也不混浊,一会儿水就变清了。夏天里,手伸进去,凉快;寒冬里,周围的河水都冻了一层厚厚的冰,这里的水还能达到十几度,热气向上冒,冬暖夏凉。”于瑞欣说。

山的护佑、水的滋养,让山阴沟村村民世世代代享受着生活之美。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山阴沟村纳入张家产镇乡村振兴片区,同毗邻的高村镇片区串连在了一起,形成了集聚发展的优势。沿古官道栽植林木,进行绿化升级,将古官道融入样板片区建设之中,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化作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