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干部作风大改进 ② |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1日 09:50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1月17日,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丁玉敏一行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文登、乳山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并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划入农业农村局之后,全市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2个,面积27万亩,其中已建成17万亩,正在推进10万亩。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面积将达到162万亩。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发现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短板,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一是缺少整体规划布局。没有体现出集中连片要求,没有突出重点建设区域。二是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三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四是社会资金投入不积极。五是项目建设底数不实不清。六是管护水平有待提高。七是农田建设机构队伍不健全。当前除了部分经营大户外,均存在管护制度落实不彻底等情况。

下一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将结合此次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聚焦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问题,聚焦民主生活会提出问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深入基层开展问题排查。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健全标准制度。积极争取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山东半岛标准,在资金投入上向丘陵地区和干旱地区倾斜。

(二)加强统筹规划。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布局、梯次推进的原则,选择粮食生产重点镇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结合粮食生产、产业招商、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提前做好土地流转和项目区规划,编制项目储备库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完善项目管理体制。项目投资标准、申报程序、建设进度等工作要求影响对固定和规范,让基层心中有数。

(四)因地制宜规划农田建设内容,避免设计上的浪费。下达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应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地生产实际需要,不应作硬性摊派。

(五)“藏粮于地”指的是落实粮食生产“潜能”而不是“产量”,秉承“大食物”的概念,只要遵循农地农用,不应该局限于农地粮用。

(六)加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农水工程在严重干旱年份发挥作用有限,应多规划建设一些大中型农用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以应对极端干旱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