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有哪些“坎儿”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10:27 阅读次数:来源:大众日报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是继续外出务工,还是返乡创业就业?人社部对全国2000个行政村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返乡农民工有近10%选择了创业。而在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淄博市淄川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比例初步估计达到了50%左右。

  这些走出家门四处闯荡多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有了资金积累的农民工,如何在家乡实现创业?相关部门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要创业,他们还需要迈过哪些“坎儿”?7月10日至11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赴淄川区进行了调查采访。

  多年积累创业仍缺资金

  今年37岁的翟振宇,是淄川区龙泉镇尚庄村村民,多年来在外省干建筑工程,2015年回家搞起了“富硒农业”。他说,“当地有着宝贵的富硒资源。”

  原来,地处淄川区东南丘陵地带的龙泉镇,土壤中的天然硒元素含量特别适合种植农作物。翟振宇说:“因为地处富硒宝地,我就在老家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核桃树,还有部分观赏树木。种的薄皮核桃,一斤能卖到四五十元,比一般核桃价格高一倍。”

  但是,初期的资金投入,已经让他有点力不从心了。

  翟振宇的初期投入主要依靠这些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刚开始出去打工,他一个月挣几千块钱,后来承包建筑陶瓷工程,一年能挣十万元左右,算是攒下一点积蓄,但除了基本的土地、苗木投入外,翟振宇估算一年的人力成本就在20万元左右。而且,核桃树最少3年才开始结果,七八年才可能回本,产生效益慢,这期间还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

  在翟振宇看来,自己的核桃园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借助社会资金。但是,融资难成为困扰他的难题。“过去两年,农业贷款很困难,银行不承认以土地、果树、农机具等进行抵押担保,贷款必须有正式工作的人员担保,今年开始这个政策有了变化,用自己的土地等就可以贷款了。”

  资金匮乏和融资难可以说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面临的困扰。当地一位返乡农民工承包了600亩土地种植,多年投入过后,急需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在专家建议下,他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才最终迈过了“资金”这一道坎。

  据淄川区发改局有关人士介绍,当地已经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开通了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绿色通道,将微利项目贷款额度扩大到1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扩大到300万元,有助于缓解融资难的情况。

  返乡创业还需“送东风”

  龙泉镇久润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有一位“80后”的理事长袁爽,他带领50多位60岁左右的社员进行创业。

  龙泉镇在2005年发现了富硒土壤,2014年被授予“整建制富硒产业镇”等两块金字招牌,并开始搭建平台“硒”引资本,规划建设了万亩天然富硒产业园。袁爽原来在广东做工地建材,安装卫浴设备,此时,袁爽找到了回乡创业的机会,但他发现如今,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制约了农业发展。

  袁爽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有52名成员,成员以出资、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跟广东一家科技公司一起兴建了创丰农业科技公司。合作社成员可以继续外出打工,也可以在公司就业。”

  当地建设天然富硒产业园,让他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与机遇,他们才有了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一位合作社成员说:“我们出去打工,长了一些见识,但是自己创业还有很大困难,离不开政府引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淄川区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张波表示,为了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当地政府不仅推进产业园区、创业大街项目建设和发展,还实施了50个创业村居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淄川区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人员培训。仅去年,全区就有1万多人参加了技能培训,70%以上实现了就业。

  在尚庄村,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创业带头人”李继合,他承包的荒山如今成了“花果山”。但最开始时,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也没有人指导,他前前后后投入2600多万元反复试验,前七八年都是在赔钱,经过多年探索,才确定了现在以大枣、海棠等为主的种植品种,幸好现在都挣回来了。

  扶持政策要有针对性

  在临淄区,像翟振宇、袁爽一样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还有不少。张波说:“当地农民工总量不大,但返乡创业、就业呈上升趋势。他们带回了见识和技术,能够较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地方经济活力的一种表现。”

  但与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相比,农民工“回流”缺少信息统计,为地方政府扶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在一个村子里,谁考上大学、谁大学毕业了,四邻八舍都会知道。张波认为农民工出去打工、返乡,一般不会跟任何人说,就连村支书、村主任都很难知道。只有这个人回来带头致富了,才会被大家知道。

  据了解,淄川区为当地13个镇办的人力资源保障所配备了3至5名专职人员,在全区458个村居配置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458人,不仅组织各类招聘活动,还开展创业服务活动。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也很难掌握农民工的返乡信息,更别提掌握他们需要什么服务了。

  面对投入周期长、资金匮乏的现状,翟振宇曾经规划了一条思路:在核桃园中种植桃树、杏树、蔬菜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尽快回笼部分资金,也有流动资金用于长期投入。

  但是,他再次遇到了难题:按照农业部门的有关规定,他可以建设承包土地面积5%的房子,用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但是按照国土部门的有关要求,他又不能乱搭乱建。“对于这些政策,我都不是很明白,只能挨个部门去问,但明显政策衔接不好,搞得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翟振宇说。

  “农民工返乡创业,只有他们致富了,或者遇到问题了,才会被我们知道,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滞后了。”张波建议,我们应该扩大信息渠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档案,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建议,才能营造出更加完善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软环境”。(